和产后大肚腩说拜拜

2025-10-16 09:01:46

经过10个月的“负重前行”,很多产后的新手妈妈面对一个“难言之隐”——怎么才能减掉“大肚腩”。辣妈们努力地节食锻炼,体重也恢复的差不多了,可是小肚子依然松弛臃肿,只能对孕前心爱的小裙子望而兴叹。不必过度苛责自己,也不要盲目锻炼,因为真正的“元凶”可能是腹直肌分离造成的。

和产后大肚腩说“拜拜”

什么是腹直肌分离?

腹直肌分离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,由于怀孕期间子宫不断增大,腹壁压力升高,除了皮肤不堪重负长出了妊娠纹,连接两块腹直肌的腹白线也被过度拉伸、变薄,最终失去弹性形成一条宽宽的缝隙,肚皮下垂变得松松垮垮的。产后减不掉的大肚腩让人看起来胖了许多,不复往日风采,长期严重的腹直肌分离,还可导致慢性腰背疼痛、内脏脱垂等并发症,给产妇带来强烈的不适和自卑感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根据研究,产后6个月腹直肌分离的比例为45.5%,到了产后12个月,仍有1/3的产妇存在腹直肌分离。剖宫产、宝宝出生体重大及产后BMI较低的产妇更有可能发生腹直肌分离。

如何发现腹直肌分离?

有一个简易的自查方法——屈膝平躺在床上,在肚脐稍上方用食指和中指垂直触摸腹部,然后稍用力做抬起头和上半身的动作,即可以触到一条缝隙,其两侧可以摸到硬硬的腹直肌。如果缝隙超过2根指头宽度,就可以断定是腹直肌分离;如果超过3指宽度,考虑存在中重度的腹直肌分离,建议及时就医,必要时需进行手术治疗。

告别大肚腩,我该怎么办?

产后肚子松弛、下垂,辣妈们不要急着锻炼,先自查一下有没有腹直肌分离,盲目进行卷腹、仰卧起坐等腰腹力量训练,反而可能加重分离。以下向大家推荐几种可以改善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方法,帮你跟大肚腩说“拜拜”!

◆腹部肌肉训练

在产前、产后正确进行腹部核心肌群的力量训练,可以预防和改善腹直肌分离。尤其深层腹横肌的训练有助于拉紧两侧腹直肌。在家里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简单易行的训练,训练中要注意时刻感觉腹直肌,保持平稳均匀的呼吸:

1.“桥式”运动:又称臀桥。采取仰卧位,双腿屈曲,双脚平放床上,用力蹬起,使臀部离开床面,尽量挺直身体,并保持平衡。注意不可挺肚子和塌腰。本练习亦称“五点支撑”,随着肌力的加强,可以做“四点支撑”,即只依靠腰腹、手臂和下肢肌力支撑体重,颈部不再用力。

2.四点-两点支撑:用双手、双膝四点支撑身体跪在垫子上,躯干挺直,与地面平行,两膝分开与肩同宽,小腿及脚背贴于地面,注意大腿与小腿成直角,躯干与大腿成直角;双手分开与肩同宽,手臂伸直,与躯干成直角。收腹的同时,伸展右手和左脚,直至与躯干成一条直线,保持稳定,坚持5~10秒钟,回到起始位。注意躯干始终平直,骨盆保持水平。换另一侧,重复相同的动作。

3.平板支撑:俯卧位,双臂屈曲于胸前,用双肘部及双脚尖将身体支撑抬起,至身体完全成一条直线保持至力竭,坚持的时间根据个人情况进行。注意在做平板支撑的时候,不可塌腰。

◆腹式呼吸

腹式呼吸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腹直肌的方法。平躺或者坐在舒适的椅子上,鼻子慢慢吸气,感受肚子像充气的气球一样鼓起,然后用嘴呼气同时收腹,想象肚皮就像泄了气的皮球,尽量贴近脊柱。呼吸要深长而缓慢,可以把手放在肚脐上,感受手的微微抬放。每次坚持15分钟,每天1~2次即可。

◆物理因子治疗

腹肌的神经肌肉电刺激、生物反馈电刺激等物理因子治疗被证实可显著改善腹直肌分离。随着人们对产后生活质量的关注度提升,市面上有一些便携的家用仪器,让产后的妈妈们在家里躺着也能改变腹直肌。

◆肌内效贴布

有研究显示,在产后早期,无论是否有腹直肌分离,在腹部沿腹直肌方向,使用肌内效贴布(KT贴)可以有效减少腹围。

◆手术治疗

如果您怀疑自己有重度的腹直肌分离,或者训练效果不佳,请及时医院就诊,必要时手术治疗。

产后有了减不掉的大肚腩,不要轻易气馁,腹直肌分离的训练要持之以恒,不要为了掩饰自己的腹部而穿上厚厚的束腹带,小心穿得太紧反而导致内脏脱垂。

幕后故事揭秘